2012年是中国茶产业风起云涌的一年,同样也是不平静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古老粗放的中国茶产业几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绿色风波、上市疑云、科技争论、品牌猜想……在沉浮跌宕的声音背后,是这个古老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面临瓶颈,不得不突破、改变,来推动自身下一步的前行。日前,记者拨通了正在忙碌中的安吉县副县长徐礼明的电话,听他为我们讲述了这一方曾创造中国茶叶快速崛起奇迹的土地上,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品牌化故事。
徐礼明充满深情地告诉记者,安吉白茶这一珍稀的茶树良种,原本处于深山之巅,属于孤茶一株,是30年前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偶然间才发现的。他们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发现了安吉白茶独一无二的外在特点,更以坚定的职业信念,经过长达4年的攻关,历经无数次失败,完成了白叶一号茶树品种的选育与认定、安吉白茶特异性状的鉴定与利用、安吉白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课题,使一株茶树成就一个产业成为了可能。随后,经过几代茶人的辛勤耕耘和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引导,安吉白茶成功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到国家级名茶的历史性跨越。
回顾这30年的历程,安吉县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用强政策推动茶产业由小向大。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审时度势,在白茶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领作用。从1996年溪龙乡开始建设“千亩安吉白茶”基地至今,县级财政在安吉白茶的品牌宣传、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达2.15亿元,先后建成了安吉白茶街、安吉白茶研究中心、白茶祖生态园、中国白茶城(已经立项规划)等一批硬件设施,并举办“白茶仙子评选”、“安吉白茶开采节”等系列节会活动,扩大了安吉白茶在全国的影响力,推动安吉白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种植户有5800余户,茶叶加工企业达350家(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20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1家,安吉白茶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2012年,安吉白茶产量达1200吨,产值13.6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3000元,其中“安吉白茶第一村”黄杜村每户年均茶叶生产纯收入达30万元。党的十八大代表,安吉县建国以来首位党的全国会议代表宋昌美就出自这个村,也是一位白茶种植大户。
其次,用铁手腕推动茶产业由弱到强。近年来,面对周边区域白茶产业对安吉白茶的冲击,安吉县委、县政府以“做大基盘求稳固,丰满羽翼谋腾飞”为理念,通过建立白茶国家标准、创造“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深入挖掘白茶文化和成立安吉白茶产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等切实可行的强有力举措,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竞争法则。另外,强化安吉白茶包装、防伪标识的管理,并严厉查处假冒包装物和假冒安吉白茶的行为,也被县、镇、乡、村各级主管部门列为头等大事来抓。2008年安吉白茶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的十佳典范,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两项殊荣,成为全省唯一通过行政申报拿到“双荣誉”的农产品。安吉白茶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农博会和茶事活动,先后获得各类大奖200余项;在全国建立白茶销售连锁店上百家,覆盖中国几乎所有的绿茶消费市场;并率先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还出口到了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后,用大思维推动茶产业好中趋优。安吉白茶天生丽质,这毋庸置疑,但随着各地白茶的崛起,以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使安吉人开始新的战略发展定位。也就是说用好中选优、转型升级的大思维来对安吉白茶产业进行新的谋虑。在经历了茶叶营销大户、合作社、产业联盟这几个阶段之后,安吉县将鼓励通过资本的股份化改造,引导安吉白茶产业由产业大联盟向白茶产业集团跨越,推动安吉白茶产业上市;同时抓住中茶所和浙江大学在安吉县建成中国安吉白茶研发中心、安吉白茶品质研究基地的契机,大力开展“兰茶型安吉白茶”、“安吉白茶花香精油提取”、“安吉白茶红茶”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力争在新产品开发上形成突破,拉长白茶产业链;另外就是依托浙江大学的科技力量,整合以安吉白茶为主要内容的安吉农产品资源和农业品牌资源,优化、系统创建安吉农产品品牌传播符号,制定安吉农产品品牌传播推广策略。这方面安吉县委正在积极编制安吉农产品(主要是安吉白茶产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使之成为指导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行动纲领,从而实现安吉农产品从资源经济到品牌经济的转变。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视察安吉白茶产业后的一句精彩评语。从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安吉白茶不过才走了短短30年,但就是这段历程,使安吉白茶实现了从无牌、创牌到名牌的蝶变,不仅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而且被中国茶界誉为绿茶的奇迹。安吉白茶产业的品牌化之路,不仅止于过去、现在,更要在未来飞翔!